100亿澳元!
11艘能发射战斧导弹的护卫舰!
日本这次可真是玩了个大的,直接把二战后几十年没碰的大型战舰出口生意给做成了。
这可不是普通的军火买卖,懂行的人一看就明白,这背后藏着不少猫腻。
三菱重工这回可算是扬眉吐气了,前3艘在日本本土造,后8艘直接让澳大利亚自己组装。
这操作,明摆着是要把整套军工生产线都搬过去。
有军事专家调侃说,这哪是卖军舰啊,简直就是把"大舰巨炮"时代的玩法又给搬出来了。要知道上世纪80年代美国还严防死守,生怕日本军工产业做大,现在倒好,直接放开了手脚让日本人往外卖。
最让人吃惊的是这批护卫舰的性能。32个导弹发射单元,火力直逼美军现役的伯克级驱逐舰。有网友开玩笑说,这哪是护卫舰啊,分明就是披着羊皮的狼。更绝的是连指挥控制系统都打包出售,这操作在业内还真是头一回见。
澳大利亚拿到这批装备后,战略地位可就大不一样了。从达尔文港发射战斧导弹,射程能覆盖整个南海要冲。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比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核潜艇合作还要危险。毕竟核武器还有个使用门槛,常规导弹可是说打就能打。
日本这波操作可不是临时起意。去年刚成立的"装备厅"就是专门负责军工出口的,没想到这么快就拿下这么大单子。业内人士都清楚,这种政府主导的军火买卖,早就超出了正常商业行为的范畴。有观察家担心,这可能会在亚太地区引发连锁反应。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80年前日本靠着"大舰巨炮"政策走向战争,如今又借着护卫舰出口重回国际军火市场。只不过这次换了个玩法,打着"国际合作"的旗号,实际上是在试探武器出口的底线。有军事爱好者感叹,这剧情怎么看着这么眼熟呢?
澳大利亚夹在中美之间,这步棋走得也是够绝。买了日本军舰,装备美国导弹,这摆明了是要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刷存在感。有专家指出,这种部署等于把美军在关岛的打击半径向南延伸了4000公里,直接改变了整个地区的战略平衡。
军工复合体的生意经碰上地缘政治,这出戏是越唱越热闹了。三菱重工这单生意做得漂亮,不仅赚了钱,还顺带把生产线和技术都输出去了。有业内人士预测,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就能看到日本制造的军舰在更多国家出现。
太平洋上的这盘棋是越下越大了。美国在背后推波助澜,日本趁机突破限制,澳大利亚左右逢源。有评论认为,这种局面发展下去,很可能会引发地区军备竞赛。毕竟连菲律宾、越南这些国家都在盯着看呢,谁不想给自己添点新装备?
这场交易的影响远不止账面上那100亿澳元。日本通过这次出口,实际上是在为修改和平宪法铺路。有分析指出,这比单纯的军售要危险得多,等于是给地区安全埋了颗定时炸弹。只不过这次用的是商业合同的形式,看起来没那么扎眼罢了。
从技术层面来看,这批护卫舰确实够先进。但真正值得关注的不是装备本身,而是这种合作模式带来的连锁反应。有军事专家表示,这种技术转移等于是在复活日本的军工体系,长远来看影响可能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太平洋的局势因为这单生意又添了把火。有观察家注意到,这次交易中的很多细节都值得玩味。比如技术转让的深度,比如作战体系的打包出售,这些在以往的军售中都是很少见的。看来日本人这次是铁了心要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分一杯羹了。
这出戏接下来会怎么演,现在还真不好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太平洋地区的安全格局正在因为这个100亿澳元的订单而发生微妙的变化。有资深军迷调侃说,这剧情比好莱坞大片还精彩,就是不知道最后会是个什么结局。
此文章主要是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假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一定联系我们
嘉喜配资-实盘配资网-炒股配资资讯-在线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