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庄上掩柴扉,鸡犬无声月色微。
一双小舟临断岸,趁潮来此趁潮归。
译文、赏析 / 严勇
译文
图片
小溪边的村庄里,柴门轻轻掩闭,鸡犬安静无声,月色朦胧微淡。
一对小船停靠在断裂的河岸,趁着涨潮而来,又随着潮落返回。
注释
图片
柴扉:柴门。
注释引用:百科赏析
图片
这是宋代诗僧昙颖的一首山水禅意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没有直接描绘人物活动,而是通过“柴扉”“鸡犬无声”等细节,让我们感受到村庄的宁静与生活的气息,这种“无我之境”的营造,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趁潮来此趁潮归”,则瞬间打破了这份宁静,为画面注入了动态的活力。这一涨一落,一来一去,形成了一种美妙的律动。
“小溪庄上掩柴扉,鸡犬无声月色微。”一二两句是说,小溪边的村庄里,柴门轻轻掩闭,鸡犬安静无声,月色朦胧微淡。这是写“小溪之幽静”。
诗的开篇,便以一种简洁而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静谧的月夜溪村图。首句以“柴扉”勾勒乡村简朴居处,“掩”字动作轻柔,暗合“鸡犬无声”的幽静,与王维“人闲桂花落”的空寂意境相通,却更添几分人间烟火的安稳。“月色微”不写月光皎洁,而取“微”字,既呼应“鸡犬无声”的深夜氛围,又以朦胧光影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似水墨画中“墨色淡处见意境” 的留白手法。
“一双小舟临断岸,趁潮来此趁潮归。”三四两句是说,一对小船停靠在断裂的河岸,趁着涨潮而来,又随着潮落返回。这是写“小溪之禅意”。
“一双” 暗含对称之美,小船“临断岸”的静态与“趁潮来归”的动态形成张力:潮起潮落是自然节律,小船随潮而动是顺应天道,暗合释昙颖(僧人)“顺应自然”的禅意。重复“趁潮”二字,强调小船往返全凭潮汐,不带人为刻意,恰似人生“来亦自然,去亦自然”的通透。这种“不执着于来去”的态度,是僧人视角对世事轮回的观照,与苏轼“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的时空观异曲同工。
全诗通过小船随潮而动的描写,传达出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禅意思想。它告诉我们,人生就如同这小船一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境遇,有顺境,也有逆境。在顺境时,我们不应沾沾自喜,要懂得顺势而为;在逆境时,我们也不应怨天尤人,要学会随遇而安。就像苏轼所说:“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无论面对怎样的风雨,都能保持一颗平和、淡定的心,坦然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嘉喜配资-实盘配资网-炒股配资资讯-在线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