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又对不上了?财务、销售、生产吵成一团!
财务看着报表:毛利率从28%跌到22%!但怎么各部门数据总对不上:
销售说:“我们销量涨了30%啊!”生产喊冤:“原材料明明涨了15%!”老板追问:“钱到底去哪了?”毛利率,这个写在利润表最前面的指标,看着就是个简单的百分比,很多人觉得'不就是收入减成本除以收入吗',但其实它藏着企业赚钱的底层逻辑。
今天咱们不绕弯子,就聊清楚这四件事:
为什么简单的毛利率,算来算去总对不上?什么才是真正“健康”的毛利率?如何更准确地算出实际毛利率?为什么毛利率高,企业不一定就好?搞懂这些,你才能真正用毛利率看清企业赚钱的门道,不被数字糊弄。
一、毛利率计算的底层逻辑要理解毛利率,首先得回到它的计算公式:
毛利率 =(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 营业收入 × 100%
这里的'营业成本'有讲究:
不是所有花钱的地方都算,只包括'直接跟业务相关的成本'。
比如:
制造业的原材料、生产工人工资、车间水电费;零售业的进货价;服务业里直接做项目的人员工资。而”间接成本“都不算在里面:
销售提成办公室房租贷款利息说白了,毛利率反映的是'企业干核心业务本身能不能赚钱'。
如果毛利率长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企业连覆盖直接成本都成问题,即便大幅压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效果也会微乎其微。
相反:
高毛利率的企业才有更多资金去覆盖间接成本,甚至投入研发、扩张市场。
二、毛利率分析的三个'坑'不少财务人算毛利率,就只会套公式、比大小,却没注意这三个问题,很容易出偏差:
1. 只比'数字大小',不看'行业不一样'不同行业的毛利率天生就不一样,直接比数字没意义。
比如:
白酒行业和超市行业:白酒靠品牌,卖得越贵利润越高,成本增加不多;超市靠走量,赚的是周转的钱,毛利率不可能高。软件公司和制造业:软件一旦开发出来,多卖一份的成本几乎为零;制造业要买设备、进原材料,成本跟着产量走,毛利率自然低。所以算毛利率,得先找'可比的对象'——同一行业、业务模式类似、客户群体差不多的企业。
2. 只看'当期数',不拆'为什么变'有家食品企业,第三季度毛利率比上一季度降了3%,财务直接说'是成本涨了',但仔细拆开来才发现:
收入:三季度推了低价促销款,原来占销量的20%,现在占到35%,拉低了平均售价。成本:原材料确实涨了2%,但促销款包装简化了,包装成本降了1%。直接搭建一个成本费用看板,逐一拆解每个模块就很清晰了。这张看板也可以直接套用,帮你节约80%的分析时间。等熟练掌握这些分析方法后,再根据企业需求做定制化图表。
模板下载地址无偿分享给大家:https://s.fanruan.com/2db1k(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这么看:
毛利率下降主要是因为卖了更多低价产品,不是单纯成本的问题。
所以如果只看表面数字,很可能误导决策。
怎么拆才对?
用'因素分析法',把变动拆成'价格影响'和'成本影响'两部分。
公式可以这么拆:
毛利率变动 = [(本期售价 上期售价)× 本期销量 ÷ 本期收入] [(本期单位成本 上期单位成本)× 本期销量 ÷ 本期收入]
简单说,就是:
先算因为售价变化对毛利率的影响,再算因为成本变化的影响,最后加起来。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比如:
上面的例子,假设上期平均售价10元,本期因为促销降到9元,销量100件,收入900元;上期单位成本6元,本期6.1元(原材料涨了,但包装降了)。
价格影响:(9-10)×100 ÷900 ≈ -11.1%
成本影响:(6.1-6)×100 ÷900 ≈ +1.1%
总的毛利率变动就是-11.1% 1.1% = -12.2%?
不对,这里还要考虑销量结构的变化。
所以光看公式还不够,得结合产品结构一起分析,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
3. 只信'财务数据',不看'业务实际情况'有家服装企业,毛利率连续3年都是35%,看着挺好,但现金流越来越紧张。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财务以为'赚钱没问题',深入业务才发现:
为了保持高毛利率,一直用进口面料,可消费者其实更想买便宜点的国产面料,东西不好卖,库存越堆越多。经销商那边早就打7折卖了,但企业还按原价算收入,相当于把货压给了经销商,根本没拿到钱。这种情况下,高毛利率就是'虚的'——收入确认得太激进,客户其实不愿意买单,最后可能变成应收账款收不回,库存也砸在手里。
所以分析毛利率,必须结合业务来看:
降价促销了,销量是不是真的涨了?收入增速有没有超过销量增速?成本涨了,能不能通过提价转嫁给客户?售价涨的幅度够不够覆盖成本?高毛利的产品,是不是只靠一两个大客户?万一客户跑了,毛利率会不会大跌?这些问题不想清楚,算出来的毛利率就是个空数字。
三、如何更准确地计算毛利率以前手工做账,算毛利率得熬夜翻Excel;现在有了数字化工具,完全可以从'事后算账'变成'实时盯着',效率高多了。
1. 用业财一体化系统,让数据'连起来'很多时候毛利率算不准,不是公式错了,是数据源头没对齐。
比如:
销售账的 '营业收入' 和生产账的 '营业成本' 统计口径不一样,一个按发货算,一个按入库算,结果自然对不上。
怎么做?
可以用财务分析工具FineBI先把数据源头打通,直接对接企业的 ERP、CRM、MES 等系统。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这样一来:
销售的收入数据采购的原材料成本生产的人工与制造费用都能按'权责发生制' 或 '交付确认'的统一口径抓取到平台上。
而且:
所有数据实时同步,销售一确认收入,生产一更新成本,毛利率会自动刷新,不用再等月底结账,这才叫 '动态准确'。
2. 做维度拆解,搞懂 '为什么对不上'有时候整体毛利率看起来没问题,但拆开看全是漏洞。
比如:
公司整体毛利率 30%,但某类产品其实是亏的,全靠另一类产品撑着,这种情况手工算很难发现,用 FineBI 搭个看板就能一目了然。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它可以按多个维度拆解:
主要成本构成项目情况一级项目实际成本占比产品计划成本与实际构成明细3. 做动态预警,及时发现 '异常波动'毛利率偶尔波动很正常,但突然跳升或暴跌,肯定有问题。
你可以:
在平台上设一个 '毛利率波动阈值',比如超过 ±5% 就标红提醒。系统会每天对比当期数据和历史均值、预算值,一旦触发阈值,自动推送消息给财务和业务负责人。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四、毛利率高,企业就一定好吗?有个常见的误区是:很多人觉得毛利率高就是好企业,其实不一定。毛利率的'质量'比数字大小更重要,得看这三点:
1. 这个毛利率'能不能持续'?有家生物医药公司,因为一款新药上市,毛利率冲到90%。
但是:
这药的专利2年后就到期了,到时候竞品一出来,毛利率可能跌到30%。
所以:
这种靠短期机会撑起来的高毛利率,不算真本事。
而像茅台,毛利率91%,是因为品牌在那,消费者认这个价,能持续二三十年,这才是真的强。
2. 毛利率和'现金流、周转'能不能匹配?前面说的那个服装企业,毛利率35%却缺钱,就是因为利润没变成现金。
这时应该:
算个'净现比',公式是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净利润。
如果长期低于1,说明利润是虚的,可能有应收账款收不回,或者库存太多,得赶紧想办法。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3. 毛利率变动是'主动调的'还是'被动降的'?如果主动降低毛利率:
目的是抢市场份额,增加销量和市占率,后面靠规模效应降成本,利润是能补回来的。
但如果是被动降的:
就危险了,说明企业没能力把成本转嫁给客户,很可能越做越亏。
总结财务的价值不是把毛利率算得多精确(当然这很重要),而是能透过这个百分比,告诉老板:
我们到底在哪儿赚了钱?钱又真实流向了哪里?下一步,怎么干才能更赚钱、更健康?算准毛利率是基础,看懂它背后的业务干得好不好,才是硬道理。下次再为毛利率吵架时,希望你能用这些思路,把账真正“算明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嘉喜配资-实盘配资网-炒股配资资讯-在线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